close

不是我每次都要故意強調底片相機的優勢,因為它除了「不能及時得到拍攝的成果」和「底片拍攝成本」之外,實在找不出其他的缺點。反過來說,拍底片的有趣就在於有太多的變數組合可供攝影者嘗試,其中鏡頭和底片的搭配就是最基本也最有趣的一種。想一想,在數位相機上有可能把Canon的頂級L鏡頭的光學設計成像在Sony最新開發的CCD嗎?不可能嘛!(除非Canon與Sony結盟) 這篇blog就讓我幫大伙體驗一下用菜司(zeiss)或徠卡(leica)鏡頭搭載科達(kodak)"電影專用底片"的效果。

shadows of chairs and tables 

桌與椅的光影 (contax T3 + kodak 250D)



這個故事要從前幾個月網路上發起了一股電影底片的團購熱潮說起,也許是許多優秀底片都漸漸停產的關係,有人把腦筋動到了一般很少見到的電影底片頭上,因為以目前的數位影像技術而言,電影這種對影像比較苛求的產業仍然以底片為主。當時,我抱著好奇的心態湊熱鬧地分了五卷kodak 250D(感光度250)來試試...

magic light

春光乍洩 (contax T3 + kodak 250D)



在還沒有開始拍攝前就聽說kodak這款電影底片的寬容度非常高。一般來說黑白負片的寬容度可以達正負五級、彩色負片正負三級、正片則是正負兩級(目前CCD與CMOS的寬容度與正片差不多)。所謂寬容度是指正確曝光值上下的明暗仍然能被底片記錄的範圍,也就是說在寬容度低底片遇到明暗反差過大的情況下,許多影像細節會因為過度曝光(over)或是曝光不足(under)而喪失,而黑白相片因為可以還原較多的影像細節也正是其耐人尋味的原因之一。而kodak 250D的寬容度竟然高達正負七級以上,所以能記錄最多的影像細節。

the white cat

階梯上的白貓 (leica CM + kodak 250D)



當初考慮由隨身相機來拍攝的原因是由於電影底片上的乳劑比較特別,拍完的底片無法在一般的相館沖洗,必須統一送回某一家專門處裡的店家,我手上的這五卷底片得要全部拍完後一起送洗比較划算,所以才決定分裝在contax t3和leica cm兩台適合隨身攜帶的相機上,這樣我才有機會盡快拍完。

handrail 

扶(手)光掠影 (contax T3 + kodak 250D)



cloudy day

雲層 (contax T3 + kodak 250D)



這一篇的相片主要是以靜物與風景為主,不過這些效果已經足夠讓我見識了專業電影底片的魅力,我們可以分兩部分來觀察:第一個是黑與白的層次,貓身上的白毛與天空的白雲是否更接近我們人眼中的細節與層次?第二個則是極亮與極暗物品的顏色是否忠實還原,樓梯扶手那張相片正好符合了這個情境,扶手反光處(極亮)與地板的黃色導盲磚都沒有太多的色偏。

parking lots for bikes

腳踏車們 (contax T3 + kodak 250D)



也許你會開始好奇,這樣的底片用來拍人像會有什麼效果呢?我聽到囉~ 不過要到下一篇blog在跟各位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